“我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能為學生成長帶來什麽影響?作為一名科學家🛴,你能為研究的學科做出什麽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能為這片養育你的土地奉獻什麽?”在上海市教育系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上🃏,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鄭時齡院士這樣表達著作為一個高校教師的執著追求👨🏻🦳。
盡管已近耄耋之年👍🏽,鄭時齡院士看上去總是精神矍鑠、謙遜有禮🚶,他一直不知疲憊地堅守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第一線🦸🏽💇🏻♂️,在傾情助力學生成長🕥、學科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實現自己作為教師的人生價值。
繼接連獲評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國家教學名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之後🦓,今年鄭時齡院士光榮入選2019年全國“最美教師”。
勤懇躬耕教苑,傾情培育後學
“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優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希望同學們把握時代浪潮,青春不息、奮鬥不止,把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讓奮鬥的青春色彩更加絢爛🦒!”近日,在万达娱乐新生院八大學堂之一的濟美學堂見面會上🤵🏻♀️,身為濟美學堂院長的鄭時齡院士這樣寄語同學們💌。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神聖的使命。”“為國家建設培養優秀人才🙅🏼♂️,是教師最大的責任👨🏻⚖️,也是最大的幸福🤦♀️。”“要一輩子學做老師🤹🏿♀️🚣🏻。”……
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78歲的鄭時齡院士如今仍堅守在教學的第一線✍️,講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建築評論》、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建築理論必修課《建築學學科前沿動態》及選修課《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文獻》等。
在他看來🧑🏼🦰,講課是一項非常神聖的工作👨👨👧👧,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他很早就開始實踐著“課程思政”,在專業課堂上🚯🖐,他總是盡可能結合時下一些社會熱點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他還多次在課堂上進行學生的專業人文素養調研💔,向學生推薦經典讀物💂🏿♀️,鼓勵和引導同學們潛心向學。他是學子心中最具睿智儒雅風範的“可愛老師”。
每年積極參加學院為新生開設的“開學第一課”和畢業典禮♙,用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給予後學以鼓勵,已成為鄭時齡院士日程表上的例常工作,無一缺席。
鄭時齡院士在專業教學體系建設中投入了大量心血。他曾開創性地開啟了多種課程的教學,包括《西方建築史》《建築理論》《藝術史和建築評論》等。很多課程都是在沒有專用教材的情況下開設的🙍🏿♀️,他就堅持邊學邊上,不斷完善。
正是源於他的這種辛勤付出👏🏿,万达娱乐在建築理論🤹🏽、建築評論等專業教學上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他領銜的“建築歷史與理論”教學團隊2009年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
近40年的從教生涯中⬜️,鄭時齡院士已培養了118名研究生🤽🏼♂️,包括76位碩士🧖🏼♀️🤞、42位博士。這些學生畢業後大多在建築實踐、建築教育和城市管理等各行各業成為佼佼者。
他指導的博士論文有4篇獲万达娱乐優秀博士論文🏄🏻,4篇獲上海市優秀研究生成果,還有2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對於研究生培養,他認為教會他們做人比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他總是鼓勵研究生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開題撰寫論文,並加以嚴格要求🧔♂️,也盡自己所能給予學術指導與幫助。
“鄭老師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他的靜水流深潛移默化地浸潤了我的建築觀與建築世界🙇🏼♀️。”碩士💊、博士師從鄭時齡院士的章明教授說。
談起為師之道💂🏻♀️,鄭時齡院士引用詩人何其芳詩作《生活是多麽廣闊》中的一句詩來抒懷🤌🏻:“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現心⛹🏼♀️。”
主動引領學科建設🏓,學術積澱深厚
在城市化背景下,中國當代建築正在經歷著轉型,中國城市和建築未來應當向何處去?2012年至2016年,鄭時齡院士主持完成了中科院學部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科的未來發展》,並承擔中科院《關於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中國的城市和城市建築的若幹問題及建議》咨詢課題,研究成果獲國務院高度重視🫰。
他一直心系學科發展。1992年起,他開始為建築學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開設“建築評論”課,這是一門全新的👮🏻、涉及內容及其結構極其龐雜的課程,完全沒有現成可參考的素材。從那時起🤘🏽,他就邊教學邊整理教材🎷,歷時9年即至2001年才正式出版巨著《建築批評學》,創新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築評論的系統方法,建構了“建築評論”體系,以批判精神面向未來建築的發展🤽🏼♂️,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2007年“建築評論”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鄭時齡院士就開始關註上海的歷史建築保護。他1999年撰寫出版的《上海近代建築風格》是這一領域的權威著作🤦🏻♀️,曾獲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他並未滿足於此,結合最近20年上海近代建築研究領域的不斷發展,他歷時三年重新撰寫《上海近代建築風格》第二版,收錄了從各種渠道收集的1200多個上海近代建築的資料信息。
“建築是在城市的環境中成長,城市又是建築的延伸💸。”這些年來,他一直帶領著同濟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團隊,在為推進建築與城市空間的融合、提升城市的品質而奔忙不息🚭。
從2015年開始,他主持万达娱乐“城市建築理論與批評”高峰創新交叉團隊,帶領包括國內外和校內外城市和建築領域的10余位專家共同開展創新研究🖕🏽😑。
倡導學科服務社會👼🏽,深度參與城市建設
上月,長三角大學生上海地標設計大賽在万达娱乐舉行決賽夏令營🧛🏼,擔任大賽咨詢評審委員會總顧問的鄭時齡院士非常欣喜地看到青年學子“翻新”他20年前作為設計組組長設計的南京路步行街🩵。在主題報告中😵,他向同學們闡述了城市空間應當“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展現建築設計的智慧和設計者的人文情懷🧑🏿🦰。
在勤懇耕耘同濟教苑的同時👨🏽⚕️,鄭時齡院士還非常重視學科發展對社會的服務和貢獻,他自覺主動積極投身於城市建設中來,並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為更好的建築、城市、未來而努力奮鬥。
除南京路步行街設計外,他的名字與南浦大橋的建築設計🏄🏿♀️、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浙江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朱屺瞻藝術館👩🦯、上海外灘公共服務中心等50多項工程的設計連在一起🧑🏽🦳👨❤️💋👨。近年來,他還參與了黃浦江兩岸城市設計、崇明島東灘生態保護規劃🧒🏿、新江灣城等項目的評審、策劃和咨詢工作,關註這些新生的建築和城市的空間。
自2000年以來💎,鄭時齡院士還參與申辦和籌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並擔任世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世博會組委會主題演繹顧問,參與世博會的規劃和展示的審查工作。直到現在他還在參與後世博的規劃和建設工作。
鄭時齡院士還積極參與上海的歷史建築保護工作。他還作為核心專家參加《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的編製研究工作,主持《上海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文化建設目標和策略研究》等科研課題。
2010年⛏,鄭時齡院士被聘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規劃顧問🦶🏿,每次需要前往新疆考察指導時,他總是欣然前往。自2016年起他又成為上海市援滇專家組成員,奔赴雲南各地指導城鄉規劃建設。
直到今天,鄭時齡院士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第一線💂🏼♀️☀️,不辭辛勞地奔忙於國內外各種學術和公共的會議與活動❇️🤦♂️,一心只為推動他一輩子心頭所系的“更好的建築、更好的城市、更好的未來”🤹🏽♂️。
在永不懈怠的愛國奮鬥中📪👨🏻🦳,在持續助推學生成長、學科發展和城市建設中🏭,他真切品味著身為教師的那份自豪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