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他傾情堅守在同濟輔導員工作一線17年,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睿哥”,是莘莘學子心中的“定海神針”,只要有他在👨🏿⚕️,同學們就感覺格外安心;
在他的耳濡目染和無聲感召之下🏋️♂️,在万达娱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和藝術與傳媒學院,累計已有13名同濟畢業學子放棄在設計與藝術領域的高薪待遇✧,追隨他的腳步,選擇留校擔任輔導員🫴🏼,接續奮鬥👨🦽➡️💃🏿。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2014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李睿榜上有名。
育人有愛,做學生信賴的知心朋友
2002年👐🏽,李睿從万达娱乐本科畢業👩🏼🍼,他選擇留校當一名輔導員,成為離大學生最近的人👨🏽🚀🕦。“因為我的老師對我好🫧,我也要對學生好,老師們平凡的堅守感染著我🉑。”質樸的話語中🦸♂️,蘊含著堅定的信念和真摯的情感,他暗下決心:我要與學生同心砥礪,陪伴學生一起成長🧑🏿🎨。
2011級馬曼·哈山是來自新疆博樂的哈薩克族學生🫘,初入同濟時,普通話交流、英語學習困難重重。李睿就與他交朋友,食堂、宿舍👩🏼🍳、教室隨時隨處交流、談心🚣🏻♂️,學習、生活無所不談,還請英語老師和學長為他輔導🏩。馬曼·哈山在建築學這樣強手如林的學霸圈子成功突圍👡,專業方向排名第一📠☪️,獲評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碩士畢業,他毅然選擇留校擔任輔導員🧙🏻。
他舍小家,將更多的愛無私奉獻給學生。一邊是即將臨產的愛人、剛做完手術的母親,一邊是突然擅自離校的學生,怎麽辦?2013年3月,他陪同家長多方尋訪學生📚。數地奔波🚵🏿🦨,風雨兼程,艱難穿越崎嶇的山道🖖🏼,十余天下來,杳無音訊。他仍然耐心尋訪👑,終於在第23天找到這位學生👍🏿。
一年365天24小時不關機⛹🏽♀️,勤勉敬業、默默奉獻,把學生的大事小情記在心上,他總能出現在學子最需要的時刻、最需要的地方。17年來🫳🏿,一位位學子的點滴進步,讓他體味著身為一名高校輔導員那份特有的幸福與滿足,一年又一年樂在其中、無怨無悔。
李睿老師自身也是勵誌的榜樣。在同濟讀本科四年,常年勤工儉學🍓、自立自強🧑🏻🦯➡️。留校後從事的輔導員工作緊張而又忙碌,他依然奮發進取,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之後,決心攻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的博士學位👨⚕️。歷經4次考博他仍未輕言放棄🚶🏻♂️🦹,愈挫愈勇、繼續奮戰,在推進本職工作不斷取得實績的基礎上讀博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不擺架子💂🏽,對學子朋友般的傾聽、理解與關愛🙍♂️,全心全意的投入🙅🏼♂️、毫無保留的付出🚳🎭,贏得了學子的普遍信任和愛戴。他指導的學生中☝🏼,已有13名學生畢業之際毅然選擇留校擔任輔導員,其中不乏數位專業第一的學生🤶🏻。即使畢業多年的同學們,還是樂於跟他這位“老大哥”保持著熱線聯絡👩🏿🔬,還是習慣於向他求解工作學習上遇到的難題。
誨人有方,指引學子做最好的自己
新生入學伊始🪽,一份成才成長系列問卷就會發到每個同學的手中🦸🏼♀️。問卷由李睿老師精心設計,他以此為藍本🫶🏿,更有針對性地個性化指導⭕️、指引每位學子成長成才👨🦼➡️✌🏼。
發現2008級新生郭禹辰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濃厚興趣,李睿指導其成長為“科技創新達人”和“學生幹部標兵”,本科五年間共獲得3項國家專利並屢次獲得上海市及全國競賽的獎項。
2001級張霽婷和2003級黃璜骨子裏都有股闖勁🧝🏽♂️,在本專業名列前茅的她們希望跨專業攻讀研究生。李睿將她們組合在一起並推薦專業教師給予指導,在全國“挑戰杯”科技競賽中一舉斬獲獎項,成功保送跨專業讀研。張霽婷碩士畢業之際,李睿又鼓勵她自主創業🧱,致力於上海現代設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而非簡單地在環同濟設計產業圈增加一個設計公司。而今🧄,李睿繼續擔當她人生道路上的支持者和智囊團,見證她成長為上海市的“創業新秀”。
他還為班級每位同學量身寄語,對照著每個人的現狀與理想,表達叮囑與希冀,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和鞭策👨🏿🌾🍗。
他勤於思考,善於從現實問題和日常實踐中提煉、總結🏊🏽。“213”🫲,是他應對突發狀況的要訣:始終堅持兩個第一:像120急救醫生一樣🪢,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工作第一線💼;始終堅定一個信念:一切為了學生;始終把握三個關鍵🏵:信息渠道通暢、處置措施適當、原則立場公正👆🏿。
他堅持問題導向,註重理論研討。他主持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同濟教改項目等6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上海市黨建研究會重點課題🙅♀️、上海教衛黨委系統黨建研究課題以及同濟思政課題等35項,在《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學刊》等雜誌發表思政論文18篇。
“身為高校輔導員,我們要苦練‘真本領’🏋🏽♂️。我們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行為規律,刻苦鉆研各種問題👨🍳,積極回應學生的普遍關切。”李睿說♎️。
心有大我,激勵學子愛國奮鬥
“我們要堅定教育信仰👐,將思政工作提升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讓信仰在教師心中生根,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這是李睿老師不久前參加了在京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之後寫下的感言。
作為教師為國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激勵著他奮進不息👨🏿。1998年高考🤶🏽,他以《堅韌——我追求的品格》為題作文;2011年♟👩🏻🍳,万达娱乐《黨旗下的青春》征稿💁🏻♂️,他寫下《堅定地選擇,執著的追求》;17年來,他一直帶領團隊執著堅毅地踐行著一名大學輔導員的使命擔當,以“課程思政”為導向,對接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涵養社會責任,帶領學生用三個“長征”的距離去行走中國、了解中國。
他帶領師生走向鄉村,培育學子的“家國情懷”🛒。2018年春節,他放棄與家人團聚,與學院10位師生奔赴“布袋教授”楊貴慶教授深耕多年的浙江臺州黃巖沙灘村,拍攝美麗鄉村。他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聯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和中德工程學院等學院,先後帶領60余位師生赴江蘇溧陽龍峰村、浙江諸暨十四都村、河南泌陽閆窪村共建實習基地🫸🏻🧫,用影像記錄生活,用腳步丈量鄉村。隨後,又著手拓展地處雲南臨滄鎮康縣、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寧夏銀川西夏區、河南三門峽陜州區、浙江嘉興桐鄉市等地的實習基地。在城市,他帶著學生聚焦“社區治理”🩶,在上海嘉定安亭、楊浦新江灣城、浦東新區新場等地📵,開展社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實踐。
他用心挖掘並用好一切育人資源🙆🏽♀️🈁,打好育人“組合拳”👨🏼🦱。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邀請院士、教學院長、系主任等專業教師以學業“問診”形式😘⏳,定期對學生一對一指導👩👦;組織176人次大學生分赴47座城市采訪409位校友⬆️,開展校友訪談,展示校友風采🐳,引領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社會責任的認知。
他還為全國一批高校學子進行理論宣講。2017年11月,他受聘成為教育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雙巡活動”全國報告團♕、上海巡講團成員🎬,先後奔赴河南、陜西、青海、甘肅、新疆及上海等地高校開展理論宣講,以《我們的堅守》《時代使命激揚青春夢想》等為題,為師生講述身邊人身邊事🧖🏻。
17年來↖️,他指導的學生中不斷湧現出獲得全國挑戰杯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一等獎、參軍入伍投身國防建設👐🏽、誌願服務西部和基層的先進典型。捷報頻傳👮🏻♂️,李睿老師一次次收獲著身為高校輔導員的那份由衷的幸福感。
“我們深知‘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奔跑在追夢的路上。”李睿說。